《三国志11》关羽孙权相让攻略

广告位

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《三国志11》关羽孙权相让攻略这个问题,三晋名人表中关羽的主要事情?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 本文目录 襄樊之战关羽为什么

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《三国志11》关羽孙权相让攻略这个问题,三晋名人表中关羽的主要事情?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本文目录

  1. 襄樊之战关羽为什么会失败?
  2. 关羽的生平事迹有哪些?
  3. 吕布死后,三国武力最强的三个人是谁?
  4. 三晋名人表中关羽的主要事情?
  5. 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?

襄樊之战关羽为什么会失败?

谢谢邀请。

这个问题非常好。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,导致了刚刚达到巅峰的刘备集团,由盛转衰,走上了下坡路,引起了连锁反应,是蜀汉灭亡的导火索。

咱们先来看看背景。
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春,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。彻底占领汉中。接着派遣刘封、孟达顺汉水而下,占据上庸。刘备在汉中称王。此时,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,达到了顶峰时期。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起的襄樊之战,也叫关羽北伐。

关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北伐?

按道理说,关羽北伐不是个号时机。虽然曹操在汉中失败,但荆襄前线却一直是稳固的,一直由曹仁负责镇守,并且这里距离曹魏的大本营很近。这也一直是曹魏强大的主力所在。关羽的北伐,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。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,是刘备集团最艰苦的时候,刘备当时也快撑不住了,已经是“男可战,女可运”的全员战斗状态。这个时候,关羽如果北伐,从背后给曹操捅刀子,那是真正给刘备帮了大忙。

然而,关羽并没有那样做。而是在汉中之战尘埃落定,刘备称王,分封将军之后。关羽才发动北伐,不是雪里送炭,而是锦上添花。

对于刘备来说,这个时候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北伐,而是如何消化刚到手的汉中和西川。如何将这两块肥瘦消化,变成自己的能量,这个是最迫切的问题。但,关羽是假节钺的,是可以调动兵力的,可以事后通告的。

阿呆以为,此刻的刘备是无可奈何。转眼一想,随他去吧。成功了,那我蜀汉又上一层楼。即使失败,也正好杀一杀关羽的傲气,趁机调整荆州的人事布局。

刘备和诸葛亮,以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:关羽给玩大了,玩疯了。

天要灭他,先让他疯狂。关羽的北伐很顺利,借助天时,连绵大雨,汉水暴涨。于禁所率领的七只部队,全部被水淹没。水淹七军,擒于禁、斩庞德,让关羽一下子威震华夏。连曹操都吓得要迁都。

关羽忘乎所以,太骄傲了。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点:孙刘联盟。

关羽居然放纵自己的军队干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,抢了盟军孙权的军粮:湘关米。这一下子惹怒了东吴上下。危机已经四伏,骄傲的关将军还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业中陶醉呢。

刘备集团获取成功的基石就是:孙刘联盟。

没有孙刘联盟,就没有赤壁之战和半个荆州的地盘,也就没有取西川的资本,也就没有争夺汉中的底气。正是因为有孙权的东吴集团的策应、联手,刘备才敢于同曹操对抗。

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,也就将蜀汉大厦的基石给破坏了。

还有,关羽的襄樊战役,过于自信。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同孙权联动,刘封和孟达侧应。这样的大联动,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。关羽没有这样做。

所以,总结下来,关羽北伐的襄樊战役失败的原因有:

1、动机不对。

2、时机不对。

3、方法不对。

4、战略不对。

其实,从关羽出兵北伐的开始,就注定了失败。只是谁都没想到会败得这么难看。一下子连锁反应,导致荆州丢失、身首异处、张飞身亡、夷陵惨败,一代蜀汉君主刘备命断永安。蜀汉进入了一个挣扎的时代。

阿呆梦话,欢迎批判。

关羽的生平事迹有哪些?

一,关羽(?—220年),本字长生,后改字云长,河东郡解县(今山西运城)人,被称为“美髯公”。坐下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。道教将关羽奉为“关圣帝君”,即人们常说的“关帝”

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,辗转各地,和刘备、张飞情同兄弟。赤壁之战后,关羽助刘备、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,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,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。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、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,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,最终进退失据,兵败被杀。

二,主要事迹

桃园三结义,温酒斩华雄,三英战吕布,斩颜良诛文丑,挂印封金,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,单刀赴会,刮骨疗伤,水淹七军。

吕布死后,三国武力最强的三个人是谁?

事实上,关于“吕布死后,哪些人的武功能排名前三”这个问题,原文早已给出了答案!只是很多人没有看懂而已。

三国演义中,吕布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,因为只有他配得上众多猛将的围攻!虎牢关之战,吕布大杀四方,没有任何人能够单挑击败他,即便是猛如张飞,也不过和吕布大战五十回合,而五十回合之后关羽立马杀了上去了,配合张飞一起围攻吕布,可见张飞已经落于下风。而且即便关羽张飞联手,仍然没办法击败吕布,最终迫使刘备亲自上场,才最终击败了吕布,可见吕布的强大!

濮阳之战,许褚不信邪,想要单挑吕布,结果二十回合后,曹操就慌忙对手下说,吕布非一人可胜,并让手下六将一起围攻吕布,可见当时的许褚也已经落于下风了,要不然曹操根本不会不顾及脸面,让这么多人一起去围攻吕布!

总的来说,吕布虽然人品不佳,目光短浅,但其武力还是非常厉害的,他确实算得上是天下第一猛将!那么问题来了,吕布这么强,那他之下的那些猛将该怎么排名呢?吕布死后,哪些人的武功能够排名在前三位呢?

事实上,关于这个问题,原文早就给出了答案!在刘备取得汉中大胜之后,他曾封赏群臣,在武将方面,他主要封赏了五个人,并号为五虎上将!这五个人便代表了当时天下武将的最高武力水平!

原文: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,筑坛于沔阳……封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为五虎大将,魏延为汉中太守。其余各拟功勋定爵。

从五虎上将的封赏顺序来看来看,关羽最强,其次张飞,再次赵云,至于马超黄忠,则排名在第四第五位,也就是说,当时蜀汉众人公认的武力排名中,前三位乃是关羽、张飞、赵云!事实上,这也是“吕布死后,哪些人的武功能排名前三”这个问题的答案!吕布死后,三国武力最强的三个人,分别是关羽、张飞、赵云三人!很多人对此不服气,认为关羽、张飞、赵云三人武力不行,那么我们接下来便来看看,此三人究竟有多厉害?

关羽

说起关羽,很多人总是会想到他在襄樊之战中的惨败,最终还被孙权俘虏,所以不少人都认为,关羽的武功其实并不咋样,他都是吹出来的。事实上,这种看法有点过于片面了!襄樊之战,关羽虽然八十回合不敌徐晃,但那是因为关羽手臂受伤了,他刚刚经历过刮骨疗伤,手臂根本使不出多大的力气,而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又重达八十二斤,以他受伤的手臂根本无法发挥出最佳战力,所以才会八十回合不敌徐晃,若关羽处于巅峰状态,徐晃必定不是他的对手!

当年土山之战,曹操为了收服关羽,命夏侯惇将关羽引诱出城,之后又让徐晃和许褚二人断了关羽的退路,避免关羽回到城池。结果徐晃和许褚二人联手,竟然还被关羽击败了,令人大跌眼镜!

原文:关公不得过,勒兵再回,徐晃、许褚接住交战,关公奋力杀退二人。

从土山之战来看,徐晃、许褚二人,均不是关羽的对手。而之后的白马之战,更是将关羽的战力,体现得淋漓尽致!

当时袁绍出兵进攻曹操,命颜良做先锋,先行进攻曹操,两军对阵,曹操派出了猛将徐晃,结果仅仅二十回合,徐晃就被颜良击败了,令人大跌眼镜!要知道,当时的徐晃,在整个曹营几乎算是排名第二了,当年许褚五十回合都拿不下徐晃,可见徐晃的强悍。可是此一战,徐晃竟然被颜良二十回合击败,可见颜良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强,连曹营第一高手许褚都不是他的对手!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整个曹营猛将,再也不敢出战了,曹操只能宣布撤军,另做他谋。

回到营帐的曹操,左思右想,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,那就是让关羽上场去对阵颜良。土山之战时,关羽不是击败了徐晃和许褚的联手吗?现在让关羽去对阵颜良,应该能行吧?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曹操请出了关羽,而关羽出场,竟然直冲敌阵,一刀秒杀了颜良,再次惊掉了众人的下巴。

原文:颜良正在麾盖下,见关公冲来,方欲问时,关公赤兔马快,早已跑到面前;颜良措手不及,被云长手起一刀,刺于马下。忽地下马,割了颜良首级,拴于马项之下,飞身上马,提刀出阵,如入无人之境。

虽说此一战中,颜良似乎并未做好准备,关羽有突袭之嫌,但战场作战,本就是尔虞我诈,关羽斩颜良,看似轻松,但换个人去试试?谁敢保证能完成关羽的这种战绩?所以说,赢就是赢了,颜良虽强,但他对阵关羽,败在了应对失当,粗心大意,而关羽在此战所表现出来的战场眼光,绝世武力,已经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了!之后的关羽三回合打败文丑,再次令众人惊讶,自此以后,关羽名声响彻天下,再也无人敢怀疑关羽的实力了!

从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操作来看,关羽的实力是非常强悍的,巅峰期的关羽,几乎可以说是天下无敌!此时就算是吕布在世,若无赤兔马相助,吕布都不一定敢打包票,说自己能击败关羽!当然了,年老后的关羽,实力下降得确实非常快,他一百回合拿不下庞德,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,但这并不能影响对于关羽巅峰期的武力评价!

张飞

关于张飞的质疑,主要是因为他后期五十回合没办法拿下张郃,而潼关之战中马超可是二十回合就击败了张郃的,所以不少人认为,张飞的武功是比不过马超的!然而这种看法,也是过于片面了!

每个人的武功,其实都是在不断变化的,这是年龄导致的硬伤,没有办法改变!简单来说,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,打赢了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,这并不能证明小伙子的武功有多好,因为五六十岁的老人,本身体力就下滑严重,若将两人都放在二三十岁,孰胜孰负,尚未可知!

张飞虽然五十来岁的时候拿不下张郃,但是他年轻的时候,可是非常猛的!吕布号称是天下第一,战斗力非常强悍,很多人都说,某某某不输吕布,可真正敢于挑衅吕布、单挑吕布的人,就只有张飞一个!更为重要的是,即便是吕布翻脸,和张飞对战,也没办法拿下张飞,可见张飞是多么的厉害!试问一下,吕布活着时,有谁敢像张飞这样,数次挑衅,而且还能够打平吕布?

原文: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,飞亦挺枪来迎。两个酣战一百余合,未见胜负。

张飞能够不惧吕布,且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,这足以证明他的实力。而且在葭萌关之战中,张飞也曾和马超大战两百回合,双方无论是正面作战,还是背后偷袭,都没办法拿下对手,可见当时的两人,乃是真正的平手!而按照年纪来看,当时的张飞年近五旬,马超三十来岁,在如此巨大的年龄差距下,张飞尚且能够打平马超,那么按照常理推断,年轻时候的张飞,必定比马超更强!

赵云

赵云一出场时,就和文丑打了个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,展现出了超强的武力!之后的穰山之战,赵云三十回合打平许褚,轻松突破许褚、于禁、李典三人的围攻,一回合秒杀名将高览,三十回合击败张郃,再次令人叫好!遗憾的是,穰山之战后,刘备投入了刘表麾下,很少和曹军交战,赵云失去了战场立功的机会。不过就在刘备撤退途中,赵云又一次大放异彩,令天下震惊!

长坂坡之战,张飞保护着刘备撤退,赵云则返身回去寻找刘备的独子,最终赵云虽然成功地找到了刘禅,但自己也身陷重围,形势危急!面对蜂拥而来的曹军,赵云沉稳不慌,数次冲破敌阵,斩杀颇丰,连在一旁观战的曹操,都被赵云的武力表现所震惊,起了爱才之心,想要收服赵云。不过赵云可不喜欢投降,他心怀忠义,仍然一心向着刘备,最终成功地杀出了重围,救出了刘禅!

长坂坡之战,赵云在数万曹军中杀进杀出,斩杀五十余员曹将,让众人见识到了他超强的武力!自此以后,常山赵子龙的名号响彻天下,成为了曹军将士心中的梦魇,只要在战场上看到赵子龙的旗帜,曹军都纷纷让路,根本不敢交战。汉水之战中,赵云单枪匹马营救黄忠,曹军根本不敢抵挡,就连张郃徐晃这种猛将,也不敢去围攻赵云;诸葛亮北伐时期,赵云一声吼,甚至直接吓得百余曹军跌落马下,可见赵云给曹军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!

结语

总的来说,吕布死后,三国武力最强的三个人分别是关羽、张飞、赵云!这一点,其实我们从五虎上将的排名便可以看出来。很多人质疑关羽、张飞、赵云,认为他们老了之后都有不堪的战绩,比如关羽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,张飞五十回合拿不下张郃,赵云拿不下姜维,这其实都是正常现象,年纪大了,体力下降了,武功变弱了,这不是很正常吗?年轻时期的关羽、张飞、赵云,那可是首屈一指的顶级猛将啊!

(本文主要参考《三国演义》)

三晋名人表中关羽的主要事情?

关羽(161-220年),字云长,河东解良(今山西运城)人,东汉末年蜀国名将。

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,曾被曹操生擒,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,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。赤壁之战后,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,别遣关羽绝北道,阻挡曹操援军,曹仁退走后,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。刘备入益州,关羽留守荆州。建安二十四年,关羽围襄樊,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,关羽擒获于禁,斩杀庞德,威震华夏,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。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,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,关羽腹背受敌,兵败被杀。

关羽去世后,逐渐被神化,被民间尊为“关公”,又称美髯公。历代朝廷多有褒封,清代奉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”,崇为“武圣”,与“文圣”孔子齐名。

1追随刘备

关羽,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。中平元年(184年),汉室宗亲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,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。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,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,被封为平原相,任关羽、张飞为别部司马,分统部曲。三人情同兄弟,常一起同床而睡,当刘备坐下时,关、张二人更不辞辛劳随身守护。

公元194年(兴平元年),曹操因全家被杀而迁于陶谦,于是发兵攻打徐州。陶谦求救于刘备,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。曹操兵退后,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,关羽与刘备屯兵于小沛。而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,刘备领徐州牧。

公元196年(建安元年),刘备被袁术、吕布夹攻,丢失徐州,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。后与曹操许田围猎时,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,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,觉得杀了他可惜,于是不从。

公元198年(建安三年),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,夺得徐州,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,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。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,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,刘备趁机袭杀车胄,命关羽守下邳、领徐州,刘备返回小沛。?

2败走麦城

公元219年(建安二十四年)末,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,与关羽军相近,欲迁都避其锋芒,司马懿、蒋济等劝阻,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,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。同时曹操动员徐晃、张辽等将,及兖州刺史裴潜、豫州刺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,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。而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,并亲自率军为后援。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(刘备小舅子)、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。

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,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,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、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、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,最终徐晃出战击败了围困樊城的关羽军队。此时关羽知悉后方生变,乃南撤,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。关羽军队的家属多在江陵(南郡治所),得知江陵失陷于孙权,士卒渐渐溃散,退至麦城。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,关羽率数十骑出逃,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(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),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,被擒,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。

败走麦城

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,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,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,即关陵,也称当阳大王冢。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,即是成都关羽墓,以招魂祭祀。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,身卧当阳,魂归故里(或称魂归山西)。

景耀三年(260年)九月,蜀国后主刘禅(shàn)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,追谥关羽为“壮缪侯”?

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?

很简单,因为陆逊干的事,确实该死。

公元245年,被誉为东吴“社稷之臣”的陆逊,在被孙权接二连三派来的使者连番责问后,深感不胜愤忿,继而郁郁而终,享年六十三岁。

而曾经,孙权和陆逊这一对君臣,关系之密切,堪比刘备与诸葛亮。

甚至就在陆逊去世的前一年,他和孙权还处在关系的蜜月期之内,不仅被拜为东吴丞相,同时孙权还让他总领三公事务。

更重要的是,孙权还批准陆逊“领武昌事”,这就意味着,陆逊在东吴已经位极人臣了。

但仅仅一年后,陆逊就被孙权活生生给逼死(准确的说是责骂而死),那么,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,才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呢?

这其中的缘故,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,陆逊在不合适的场合,说了不该说的话和做了不该做的事。

事情的起因,还得从孙权晚年的“二宫之争”说起。

公元229年,孙权于武昌正式称帝,定国号“吴”,并在不久之后,将国都由武昌迁至建业(今南京)。

而在称帝同时,孙权也将自己的长子孙登,册立为了皇太子。

对于长子孙登,孙权还是相当满意的,史料记载孙登不仅在处理事务方面谨慎得体,同时礼贤下士,虚怀若谷,并且最重要的是,孙登对于父亲一向极为恭敬。

总之,孙登就像我们小时候常听大人说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那样,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十分优秀,因此,孙权对于自己这个继承人那是相当满意。

但不幸的是,孙登却英年早逝了。

公元241年五月,东吴皇太子孙登病逝于武昌,年仅三十三岁,而孙权在听闻消息后,一度震惊悲惋,乃至无法抑制悲伤之情。

皇太子登薨,帝闻惊惋,哀不自胜。---《建康实录》

而在料理完孙登的丧事之后,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孙权面前,那就是这继承人之位,让哪个儿子来比较合适呢?

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,其中长子孙登已经去世,而次子孙虑则比孙登死的还早,而在剩下的五个儿子中,则以三子孙和最为年长。

并且,孙和自幼就聪明伶俐,孙权对其十分宠爱,时常带在身边,其所受的赏赐以及待遇等,均远超其他皇子。

因此,经过孙权考虑,最终在公元242年,也就是孙登去世的次年,孙和被立为太子。

按理说,既然已经确立了太子,那自然就应该没啥事了,但实际上,正是确立孙和为太子,才是孙权晚年“二宫之争”的开始。

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后,当时百官们上书孙权,请他对自己的其他几个儿子也进行册立,也就是分别授予王爵,不过在最开始,孙权表示了拒绝。

他认为,此时天下未定,不宜过多宠爱其他皇子。

孙权的这个表态,让一些大臣认为不合礼制,毕竟在以往不管哪一个朝代,一旦登基称帝,对其他皇子分封那是历来的规矩,因此,在不久之后,锲而不舍的大臣再次上书,仍旧请孙权分封诸皇子。

这一次,孙权思虑良久,最终答应,只不过,他只册立了四子孙霸为鲁王,其他皇子依旧没有分封。

而二宫之争的主角,便是孙霸与哥哥孙和。

册立完孙霸之初,孙权出于宠爱,依旧让太子孙和以及鲁王孙霸居住与宫中,包括在各种礼仪上也没有厚此薄彼,这在孙权看来倒没什么,但大臣们却不干了。

一些大臣认为,太子就是太子,而藩王则是藩王,不管是在礼制上,还是在其他方面,都要分出高低区别,不然的话,岂不是乱了章法?

初权既立和为太子,而封霸为鲁王,初拜犹同宫室,礼秩未分。群公之议,以为应上下有序,礼秩宜异。---《殷基通语》

在群臣的要求之下,孙权同意为儿子孙和、孙霸二人各设宫殿和幕僚,但这么一来,就让孙霸觉得十分不是滋味。

为何?他认为自己的地位下降了。

并且,孙霸还认为,自己之所以会地位下降,都是哥哥孙和以及他的党羽所害,所以至此,孙霸就开始对孙和充满了敌意。

在此之后,孙霸时不时的召集自己的幕僚商量如何诋毁太子孙和,并且在此期间,孙霸广交知名人士,甚至放下身段,与官员亲近,这么一来,当时东吴内部不少年轻人基本上都团结在孙霸身边。

这其中,包括大都督全琮次子全寄、丹阳太守诸葛恪之子诸葛绰、孙权堂兄孙辅之孙孙奇等,总之孙霸笼络了不少重臣之后。

此外,孙权的长女全公主,历来与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不和,在这种情况下,她就担心如果将来孙和登基,那绝对没自己的好日子过,因此,她也加入了诋毁孙和的行动之中。

总之,当时在孙霸的暗中操控下,不少人对开始明里暗里反对孙和当太子,而随着这种声势日趋增多,孙霸意图取代孙和的想法也逐渐强烈。

而孙权这边对于下面人的这一番闹腾是什么反应呢?最开始,他是试图平息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的。

比如他下令孙和与孙霸不准和官员结交,让他们各自居家安心学习,但收效甚微,孙霸该怎么样还继续怎么样,只不过改为暗中行动而已。

并且,孙霸与孙和之间的相争,已经演变成了朝堂上两大派系的争斗,一方面是孙霸的“鲁王党”,他们寄希望于孙霸能替代孙和,这样自己就可以有拥立之功,未来变回出人头地。

而作为支持孙和的人,则是希望孙和能保住太子之位,毕竟他们已经是被打上标签的“太子党”,如果孙和被替代,这些人将来未必有好结果。

因此,这两拨人相互攻击,纷纷指责对方,期间还掀起了不少政治斗争。

那么当时的陆逊,又是属于哪一个党派的呢?他是支持孙和继续当太子,还是支持孙霸取代孙和呢?

实际上,在最开始,陆逊是站在中立立场,持中立态度的。

比如当时出任大都督的全琮,曾写信给陆逊(陆逊当时驻守武昌),将朝中“二宫之争”的情况对他告知,并提及朝中不少官员均分别派遣各自的子弟去侍奉孙霸或者孙和,试图争取日后的政治利益。

言外之意,全琮就是想让陆逊表态,看他究竟是支持孙和还是孙霸。

而陆逊在回信则说道,这些官宦子弟,理应凭借才能争取职位,而不是参与到二宫之争内谋取利益,这是古人最忌讳的事情。

全琮报逊,逊以为子弟苟有才,不忧不用,不宜私出以要荣利。若其不佳,终为取祸。且闻二宫势敌,必有彼此,此古人之厚忌也。---《三国志·陆逊传》

由此就可以看出,对于二宫之争,陆逊最开始真的是抱着中立态度,他也知道过多的参与,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,尤其是在当时他身居要位的情况下。

并且,针对全琮的次子全寄极力支持孙霸的行为,陆逊还专门给全琮写了一封信,要全琮效仿西汉时的金日磾,杀掉可能会给自己家族带来灾祸的儿子。

对此,全琮自然不爱听,因此自此便于陆逊交恶。

不管怎么说,在二宫之争的初期阶段,陆逊是站在中立一方的,原本这么下去的话,他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灾祸,但就在不久之后,他却办了一件极其错误的事情。

什么事情呢?这就要说到当时的太子孙和。

孙和这个太子,当得确实有点憋屈,刚当上没多久,就开始被弟弟孙霸攻讦,然后还被那些支持孙霸的官员,整天在孙权面前诋毁,这就让孙和的日子颇为不好过。

加上前文提到的孙权长女全公主和孙和母亲王夫人不和,继而在孙权面前说孙和的坏话,更让孙和处境难受。

更要命的是,已然老迈的孙权,在身边人夜以继日的不断游说下,也开始逐渐疏远了太子孙和。

其实到这时候,孙权并未表达出要废黜孙和的意思,但孙和却极为担心,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被废黜。

而和宠稍损,惧於废黜。---《三国志》

就在这种情况下,孙和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探知父亲到底是什么意思,究竟会不会废黜自己,而他接下来的行动,彻底算是葬送了自己的太子之位。

什么行动呢?史料记载,某次孙权召见大臣杨竺谈话,而这个杨竺恰好是支持孙霸的人之一,因此在两人谈话期间,不可避免的就说起关于孙霸的事情。

当时,孙权为了不让人偷听谈话内容,特意屏退左右,只留下杨竺一人,然后孙权询问杨竺孙霸的才能如何,而杨竺自然是极尽溢美之词,并在最后直截了当的表示,孙霸有英武之姿,适当被立为太子。

而孙权在听了之后,也觉得可以,加上那一段他对于孙和确实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,因此,就在口头上答应杨竺(注意,仅仅是口头上答应),要立孙霸为新的太子。

权时见杨竺,辟左右而论霸之才,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,宜为嫡嗣,于是权乃许立焉。---《三国志.吴书》

原本这件事,只是出了孙权的口,而入了杨竺的耳,换而言之,就是只有他们二人知道,但让孙权没想到的是,就在他和杨竺在屋内秘密谈话时,他的床底下藏了一个人。

什么人呢?没错,正是太子孙和的下人。

这么一来,孙权在口头上说要废黜孙和改立孙霸的事情,就被第三个人偷听了去,而当时孙权对此不知道,这个下人趁机溜回孙和府上后,赶紧把孙权的意思告知了孙和。

孙和一听,当即惊慌失措,而他第一时间找到了一个亲信来商量该如何应对。

而被孙和找来商量的这个人,名字叫做陆胤,从姓氏上就可以看出与陆逊有关系,没错,他正是陆逊的族侄。

请来陆胤后,二人商议半天,最终得出结论,当下的局势,唯有陆胤的族父陆逊方才能进行解救。

于是,孙和连夜写信,把发生的事情告知陆逊,并在信的末尾,请求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。

其实从这里开始,孙和的做法就出现了极大的问题,首先他用非法手段窃取孙权的意思本身就不对,其次在得知消息后,他不应该去找陆逊。

毕竟当时陆逊立足于长江中游,手握重兵,随时都可以率军顺流而下,这个时候去找陆逊,无疑就是把陆逊放在火上烤。

也许是他慌不择路,也许是他病急乱投医,总之当时的他只认为陆逊可以救自己。

与此同时,历来坚持“嫡庶之分”,并坚定支持孙和为太子的太子太傅吾粲,也不断与陆逊传递消息,除了提及朝中“二宫之争”的形势之外,同时一再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。

原本,就算是朝中因为嫡位问题争斗的再厉害,但陆逊只要保持中立,那么依照孙权对他的重视,自然也不会拿他怎么样,并且,孙权也自始至终没有就嫡位一事问过陆逊,这摆明了就是不想让身居要位的陆逊参与进来。

并且,即便是接到孙和来信,陆逊也完全有其他几种方式化解,但他却选了最差的一种方式。

什么方式呢?我们先来说当时陆逊在接到孙和来信时,都有什么选项:

首先,他可以把告密者绑了交给孙权,然后主动表示拒绝与太子合谋,并誓死效忠孙权,这样就可以打消孙权的疑虑。

其次,他也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,就当没有收到这封信,继续保持中立。

而第三,如果他大胆一点,也可以直接起兵也拥立太子,来一个东吴版的“清君侧”,带着大军顺江而下,把孙和推上位。

不过,这个选项明显不符合陆逊的行事风格。

而第四,就是写信质问自己的老领导孙权,为什么要打算废掉太子孙和。

除了第三个选项一看就十分不靠谱之外,剩余的第一、第二两个选项,都至少能保陆逊置身事外,即便是事后孙权追问,那也有应对之词。

但陆逊偏偏都不选,而是选了第四个,也就是质问孙权。

于是,陆续连夜写信给孙权,先是上书上疏陈述嫡庶之分,之后又谈及不能废除孙和的太子之位,反正就是急切希望孙权改变主意,不要废了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陆逊的本意并没有错,他也不是在帮孙和说话,而是单纯的不想东吴因“废长立幼”而产生朝局动荡。

但他这样连珠带炮的给孙权写信,就产生了两个严重的问题。

第一,让孙权知道了自己和杨竺的秘密谈话,被其他人知道了。

这意味着什么,意味着孙权身边被人安插了眼线,仅凭这一点,这件事就已经不是党争的问题了,而是涉及到国君个人隐私,以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了。

试想,堂堂东吴大帝,居然连自己身边被安插了眼线都不知道,这换谁也惊惧不已。

再往深处想,既然眼线都安插上了,万一这些眼线趁着孙权熟睡之际,来上一个弑君之类的事情,还让孙权怎么活?

平时就算孙和与孙霸闹来闹去,毕竟孙权还在,他尽可以冷眼旁观,但如今这么一闹,孙权就得考虑自己会不会善终了。

所以,这件事就从太子党与鲁王党之间的党争,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。

因此,孙权必然要愤怒异常。

其次,就是陆逊的态度,陆逊作为驻兵武昌的重臣,本身位置就十分敏感,而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,此时连番来信质问孙权,这让孙权看来,分明就是向着孙和。

陆逊当时应该做的,是在接到孙和的信之后,赶紧想办法不让自己卷入这件事,而不是去要求孙权不要废了孙和。

但更要命的是,陆逊不仅写信质问孙权,并且在孙权一直没有回复(当时孙权正为谈话泄密大发雷霆并开始彻查)的情况下,又写了一封性质更严重的信给孙权。

他看孙权一直不回复,就在信中说,你要再不表态,我就去建业找你面谈去。

这下,孙权当时就炸毛了,你陆逊这是什么意思?什么叫来建业面谈,你是想带着兵顺江而下,来逼宫吗?

当然,陆逊肯定不是这个意思,但在当时的敏感时刻,他的话在孙权看来,就是这个意思。

所以,极为愤怒的孙权,一面在处治涉及到此事中的杨竺、陆胤等人同时,一面派使者前去武昌,当面责问陆逊,斥责他打听宫中机密,乃是有不臣之心。

其中还有一个细节,最开始孙权以为是杨竺嘴巴大泄的密,因此将其下狱后严刑拷打,而杨竺不服,就指认说最近看陆胤去了武昌方向,所以孙权又将陆胤下狱拷问,而陆胤却坚持不肯吐露是太子孙和指使,只说是杨竺告诉了他这个事情。

最终,杨竺不胜严刑,屈打成招,之后被斩,而在他被斩之前,又构陷了陆逊二十条大罪。

这么一来,孙权对于陆逊的恼恨更深,便接二连三的派使者前去责问陆逊,最终导致陆逊不堪受辱,愤忿而死。

权累遣中使责让逊,逊愤恚致卒,时年六十三,家无馀财。---《三国志》

这便是孙权为何会逼死陆逊的过程,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,陆逊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。

他作为一个外臣,纵然劳苦功高,但却千不该万不该参与到孙权的家事之中,尤其是参与到极为敏感的嫡位相争上,他以为自己是为东吴政权着想,却不知这么做既让孙权对自己起了疑心,也没有帮助到孙和,最终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。

这一点,他就不如吕蒙,吕蒙同样是位高权重,但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,因此最终落了个善终不说,还福泽了后人。

而陆逊这个“谋宁社稷”的忠臣良将,最终却因为在不合适的时间说了不合适的话,落了个“正以招疑,忠而获戾”的结局。

至于说有一种说法,是说陆逊为江东士族,所以孙权对其猜忌,因此才会将其逼死的说法,个人认为颇有过分解读的嫌疑,如果孙权对陆逊猜忌,也不会一度对其信任,甚至几乎将东吴的一半都交给他,因此,陆逊被逼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他卷入了“二宫之争”,说了不该说的话和做了不该做的事,故而才会让孙权对其连番斥责,继而愤忿而死。

OK,关于 《三国志11》关羽孙权相让攻略和三晋名人表中关羽的主要事情?的内容到此结束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s://www.sheitao.cn/game/43589.html
/addon/skin/images/4c2ed7.png
本文来自转载,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
广告位